Knowledge Building 是學習科學中的一個理論, 本篇文章將帶你了解 Knowledge Building 的理論與應用。 * 本文章作者還在學習中,內容如有任何可修正地方,請直接提出,此為學習筆記,提供作科普使用,非正式學術文獻
什麼是 Knowledge Building ?
Knowledge Building 理論約在 2002 年被提出,是指一群人藉由討論綜合彼此的想法,在這個過程中,得出關於該主題的新知識、理論或應用,而且這些新的結論,會比所有人原先各自擁有的知識理論還要好。Knowledge Building 會發生在各種層級的學習上,包含學校、研究室、新創公司、研討會。
Knowledge Building 的例子:
舉例來說,學校的老師可以透過提出各種問題與主題讓學生們討論,而讓學生自行得出想要傳授的理論,這樣做的好處在於,因為知識是學生自己發現的,所以會有更深刻的印象。
除此之外,在研究室研究新理論或技術的研究員們,也會使用 Knowledge Building 的模式,來討論新的理論,透過將彼此的觀點綜合,就能夠得到一個更適當、更客觀、也更全面的理論。筆者認為這也就是為什麼教授們常常需要前往世界各地參加研討會,因為這樣才能吸收各個地方的研究者們的觀點。
或者,新創公司需要開發跨時代的新產品時,也都會彼此討論,將各自的想法彼此交流,藉此得出更好商品模型或商業模式。而且這樣的好處是,每個人都有參與到主題的建設,因此大家都會有參與感,團隊容易凝聚在一起。舉例來說,從史丹佛大學推出的「設計思考」模式,成功創造出許多非常厲害的產品或服務,就是 Knowledge Building 的一種延伸應用,就是讓參與者們透過便利貼或討論串,藉由發想、收斂、提問、製作原型等過程,綜合彼此的想法與認知,將關於發想主題的知識整合。
Knowledge Building 跟知識建構理論的異同:
在筆者看來,知識建構理論是一個大的理論,將 Knowledge Building 的內容包含在其中, Knowledge Building 理論是知識建構理論的延伸方法,主要是將知識建構理論沒提到的一些細節補足,並且將焦點更為集中,設定受眾為團體,時間為短期。
舉例來說,知識建構理論專注的對象可以是短期的課堂知識建構,比方老師跟同學的課程上課,也可以是非常長期的社會文化裡面的知識建構,比如在化學裡的原子說、電子的發現、直到現在發現夸克,這種理論的演進過程。除此之外,知識建構理論也會包含在研究「個人」層次,作為研究個人的學習歷程的方法,比方某A同學先學會注音符號,然後再學會正確的發音。但是 Knowledge Building 專注的是一個團體在短期內彼此討論產生新知識的學習方法,是知識建構理論的一個小單元。